標題:
黃鶯
[打印本頁]
作者:
andreajerry0615
時間:
2010-9-9 03:35
標題:
黃鶯
百科名片
黃鶯,英文名Oriolus chinensis,也有稱「黃鸝」、「黃鳥」等,分類上屬鳥綱,黃鸝科,主要分佈於舊大陸溫熱帶地區,特別是東洋界,有2屬28種,我國有1屬5種。在我國分佈於東部地區,由內蒙古的東北部、東北、華北地區,往南直到廣東、雲南,西達陝西、甘肅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。為夏候鳥;在台灣、海南為留鳥。另有,同名的抗日烈士、配音演員、湖南中醫藥大學副教授、成都中醫藥大學附院副主任醫師、吉林藝術學院教授和南昌市百花洲小學教師黃鶯。
目錄[隱藏]
【動物】
【香港女演員】
【抗日烈士】
【配音演員】
【湖南中醫藥大學副教授】
【成都中醫藥大學附院副主任醫師】
【吉林藝術學院教授】
【南昌市百花洲小學教師】
[編輯本段]【動物】
黑枕黃鸝體長約25厘米,通體金黃色,背部稍沾輝綠色;由額、眼、通過眼睛而至枕部有一道寬闊的黑紋;兩翅和尾亦大多黑色。虹膜血紅色;嘴峰粉紅色;腳鉛藍色。黃鸝不但羽衣華麗、鳴聲也悅耳,繁殖期雄鳥常發似貓叫的鳴聲。鳴聲清脆,富有音韻,略似「ku-ku-li-ku-ku」,「ho-pu-ku」的聲音。黃鸝屬軟食鳥,剛捕獲的野生黃鸝,常會因膽怯而拒食漸漸體力衰竭而死亡,因此開始要進行人工填喂。以長2厘米、寬1.5厘米外裹點頦粉的瘦豬肉或牛、羊肉條填喂,每天4次。注意不要掰傷鳥嘴。同時,在食罐內放入粥狀點頦粉,表面撒上一些黃粉幼蟲,誘其啄食,並且不放水罐,促使黃鸝飲食罐中表層的水利於「換食」。隨著黃鵬自己取食情況,逐漸減少人工填食次數,一般7~10天即可達到完全自己取食。在黃鸝「換食」期間,籠內宜暗,可用畫眉的板籠或用其他用籠罩套起的鳥籠。初期盡量保持安靜,除填食外不要輕易窺探或驚動,待能自取食後,再逐漸打開籠罩。
野生的黑枕黃鸝繁殖期為5~8月,巢築在近樹梢的水平枝上,呈吊籃狀,以麻絲、碎紙、棉絮、草莖等編成。每窩產卵2~4枚,粉紅色,帶有紫紅色的斑點。孵化工作完全由雌鳥擔任,孵化期14~16天。育雛活動由雄鳥和雌鳥共同擔任。雛鳥的食物全部是昆蟲,初期以蛾類的幼蟲為主,中期及末期則輔以蛾類和小型的蟬類等。哺育期約為16天,雛鳥離巢後的最初1~2天仍由親鳥哺食。幼雛出巢後不久,約在8月下旬就開始南返。
黃鶯是大自然的「歌唱家」。鳴聲圓潤嘹亮,低昂有致,富有韻律,非常清脆,極其優美,十分悅耳動聽。古人把它的鳴囀稱為「鶯歌」、「黃簧」,是詩人經常歌詠的對象。古人以鶯音入詩者,如「春日載陽,有鳴倉庚」、「鶯歌暖正繁」、「暖入黃簧舌漸調」、「夏木陰陰囀黃鶯」、「隔葉黃鸝空好音」、「兩個黃鸝鳴翠柳」、「樹樹樹梢啼曉鶯」等。
《世說新語補》載,南朝劉寧時的戴墉最愛聽鶯,春天他常「攜雙柑鬥酒」出遊,問他去哪裡;回答說:「往聽黃鸝聲」。杜甫也愛鶯聲,他的《斗鶯》詩云:「啞吒人家小女兒,半啼半歇隔花枝。」他用擬人手法把花枝後面的鶯鶯,比成是妙齡少女的歌聲。當今,人們常把少女的語音稱為」燕語鶯音」,大概就是源出於杜甫的詩句吧。
黃鶯為樹棲性鳥類,不到地面活動,常成對穿梭飛行於綠樹叢中,古人稱為「鶯梭」。巢似搖籃,深環狀,用乾草、枯枝、竹葉、草莖做成,再用細根、捲鬚及蛛絲綴合,內鋪松針、獸毛、草穗,懸掛於柔弱的枝柯梢頭,隨風搖曳,很難獲取。它的營巢技術,頗似女性的細心和精巧。
歡迎光臨 帝國之心☆綜合論壇 (http://chemtech.com.tw/)
Powered by Discuz! 7.0.0